Article

Feature Article
摘要

前言:磨牙症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口腔副功能。

问题:磨牙过程中,牙齿和种植体所承受的负荷远远超过正常咀嚼过程。这些持续的间歇性负荷可能会造成种植义齿的生物力学及生物学并发症,如崩瓷或折裂。

建议:为避免此类事件,在种植修复体的规划和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此外,接受牙种植治疗的磨牙症患者应在睡眠时佩戴合垫,并采取额外措施减少紧咬牙和磨牙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国际上最常采用的是稳定式合垫(密歇根合垫),其覆盖上颌或下颌牙列的合面和切缘,合面平坦,符合“自由正中”理念。

结论:磨牙症不是种植牙的禁忌症,前提是牙齿要得到充分的保护。

前言

“磨牙症”是一类在清醒或睡眠时发生的口腔副功能,伴有节律性(阶段性)和/或非节律性(紧张性)的颌骨肌肉活动。临床表现为牙齿咬紧和/或研磨(类似咀嚼的有节奏的下颌运动)。成年人在清醒时的磨牙症发病率估计在22%至30%之间,而睡眠时的发病率在1%至15%之间 (Melo et al. 2019),因此在成年人群中,这类口腔副功能非常具有临床意义。

Károlyi(1901, 1902)首次在文献中报道这类口腔副功能,他将其描述为“睡眠时咀嚼肌的痉挛性收缩”。五年后,Marie和Pietkiewicz (1907)首次在法语文献中引入“bruxomania”一词。“Bruxism”一词首次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ohman (1931)在文章中提及。总之,此时的“磨牙症”概念主要包括咬合接触方面的内容。

这一概念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一场国际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将另外两个非牙齿相关的副功能纳入其中,其定义扩展如下:“磨牙症是一种重复的颌骨肌肉活动,其特征是牙齿咬紧或和研磨/或下颌骨的移位或紧固动作(Lobbezoo et al. 2013)。然而,我们在临床上很少见到患者表现出下颌骨移位或者紧固的动作。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对一个历经过几代人的已经很清晰的术语进行扩展(而非创建新的术语),会给口腔界部分人士带来混淆。因此,在本文中,“磨牙症”一词仅表示其传统意义,即在牙齿咬紧和/或研磨过程中的牙齿接触。